茶果采回后,需堆放5~6天,以促進茶果后熟和果殼開裂。然后,把茶果攤到土曬場上,經常翻動,風曬脫粒,除凈雜物。再將茶籽曬到種仁與種殼分離后,進庫貯藏,待榨取油。
一、曬場選擇
曬茶籽的場地,最好采用土曬坪。土曬坪比三合土、水泥曬坪都好。這樣處理的油茶籽,比隨采隨攤到水泥曬場上風曬脫粒的茶籽,含油率高2%左右。土曬坪曬出的茶籽出油率高,油色清亮。這是因為土曬坪溫度比較穩(wěn)定,對油脂沒有什么影響。而水泥曬坪溫度時高時低,對油脂有一定的影響。
二、茶籽晾曬
油茶果實有后熟作用,收摘回來后,堆漚6~7天,于晴天及時翻曬,曬干后收藏。茶果經過堆漚,可以提高含油率。

(圖1 油茶果晾曬)
堆曬,首先要按采收的先后順序,將收摘回來的茶果分別堆放。堆的大小根據曬坪而定。如碰上晴天,可灑些水,堆漚6~7天,茶果大部分自然開裂。然后抓住晴天,進行翻曬。曬3~4天后,幾乎全部茶籽脫離果殼。然后用竹木齒耙把茶殼收攏,堆放室內干燥處,再把茶殼中夾雜的茶籽撿出來。個別尚未開裂的茶果,可剝開取籽。曬坪里的茶籽,再曬幾天,曬干后,過篩揚凈,收藏在室內干燥處。待全部茶果處理完畢后,再將這些茶籽進行翻曬,準備用以榨油。如茶果多,曬場少,或碰上連綿陰雨天,來不及翻曬,可選地勢比較高的空坪,把茶果堆集起來,搭棚加蓋,以防雨水淋濕而發(fā)芽霉爛。遇有晴天,就要趕快攤曬。堆放茶果的地方或曬坪周圍,一定要開溝排水,以防暴雨沖散茶果,遭受損失。
三、茶籽收管
處理出殼的茶籽,若沒有及時曬干,就要把茶籽堆放在干燥通風的樓板上,約20厘米厚。籽濕,要堆薄些;籽干,可堆厚些;以薄為好。要勤翻動,勤檢查,防止發(fā)熱、生芽和霉爛,并且防止鼠害。一旦天晴,即要及時翻曬。茶籽曬后,用手抓起來搖晃,能發(fā)出清脆的響聲,說明茶籽基本曬干了,便可收藏室內,以備榨油。

(圖2 已經脫殼曬干的油茶籽存放在室內攤開等待榨油)
榨油用茶籽收藏前一定要曬干,不能濕藏。干籽不僅可減少霉變,而且可提高含油率。此外,油茶籽暴曬后,含油量明顯提高,粗脂肪也明顯增加。同時,種仁內其他有機物質的含量也發(fā)生了變化,其中除粗蛋白質略有增加外,淀粉含量則大幅度下降,可溶性糖含量也有下降。這是因為淀粉和可溶性糖等有機物質轉化為油脂的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