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油茶采收與處理
油茶為蒴果,每年10~12月油茶籽成熟,成熟時會自行開裂,種子落地不易收集要及時采收,果實成熟標志為果皮光滑、色澤變亮,約有5%左右的果實尖開裂。紅皮類型果實成熟時果皮紅中帶黃,青皮類型青中帶白。
油茶果實主要分為“寒露籽”和“霜降籽”,均宜分別在“寒露”和“霜降”兩個節(jié)氣前3天、后4天進行統(tǒng)一采收,果實采回后,堆放5~6天,除盡雜物晾曬脫粒,使茶籽含水量降至15%以下,并盡快運送加工成油。

紅皮茶果
二、貯藏與對品質的影響
油茶籽不耐貯藏,在通常條件下,油茶籽貯藏期不宜超過5個月,油茶籽加工企業(yè)只在11月至次年4月進行生產,其余約半年時間沒有原料而處于停產狀態(tài),直接影響企業(yè)的經(jīng)濟效益。而油茶籽原料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加工油茶籽油品質的高低。合適的貯藏條件既能延長油茶籽的保存時間又能提高其穩(wěn)定性,有利于企業(yè)規(guī)?;a。油茶籽的保存時間、保存條件均對其穩(wěn)定性和品質產生顯著影響。

青皮茶果
(一)溫度和含水量
一般而言,無論油茶籽在哪種貯藏溫度與水分組合條件下,貯藏一定時間后(90天)均會出現(xiàn)一定程度的裂變現(xiàn)象,表現(xiàn)為蛋白質、脂肪含量減少,酸值和過氧化值升高,可溶性糖含量增加,總酚被消耗,呼吸增強、脂肪酶活性和過氧化氫酶活力上升,最終導致油茶籽貯藏品質的下降。貯藏效果的綜合評價最好的為貯溫4℃、含水量6%,90天后仍能保持較好品質;其次為溫度4℃、含水量13%,保持較低的貯藏溫度和低含水量是保持油茶籽品質的主要途徑。

油茶籽采收前一個月的長勢特征
(二)空氣相對濕度
通常油茶籽在空氣相對濕度低于75.5%,水分含量9.8%以下貯藏7個月后,油茶籽發(fā)生霉變和蟲害現(xiàn)象較少,油茶籽中所含油脂的氧化程度較低,但抗氧化能力有所下降;相對濕度超過80%時,油茶籽貯藏5個月后開始發(fā)生霉變,油茶籽油品質較差,個別指標(如酸值)超過國家規(guī)定,貯藏期不宜超過5個月。

茶果采摘收集堆放,有條件的最好攤放在通風的倉庫里面,高度不超過1m
(三)包裝材料
室溫條件下油茶籽包裝材料對其貯藏穩(wěn)定性有很大影響。真空條件下因空氣中的濕氣很難與茶籽接觸,脂肪酶活性和微生物繁殖活動較弱,脂肪降解速率較慢;真空條件同時減少了油茶籽與氧氣的接觸機會,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過氧化值較低,其穩(wěn)定性較好;真空缺氧條件下好氧性微生物霉菌不易生長,茶籽保存過程中爛籽率明顯低于非真空保存條件下爛籽率。

放在遮陽網(wǎng)上面暴曬,油多油色也亮
(四)油茶籽狀態(tài)
油茶籽的保存方式可分為整粒不去殼保存和去殼保存,一般隨著儲存時間的增加,油茶籽酸值、爛籽率呈直線上升狀態(tài),過氧化值呈波浪上升趨勢。不去殼茶籽外殼完整,去殼未破損茶籽內種皮的保護可減少微生物的侵入,而去殼破損的茶籽受微生物侵染的機會增加,易發(fā)生霉變而導致油脂降解。油茶籽的外殼和內種皮組織可以隔離外界氧氣,延緩油脂被氧化的速率,油茶籽氧化穩(wěn)定性表現(xiàn)為不去殼籽>去殼未破損籽>去殼破損籽。另外,不去殼籽外殼易攜帶霉菌,去殼未破損籽內種皮完好,自身攜帶霉菌少,在保存一定時間后不去殼籽更容易出現(xiàn)爛籽率。因此,整粒不去殼茶籽與去殼未破損籽仁貯藏品質較穩(wěn)定,而去殼破損的油茶籽仁貯藏穩(wěn)定性較差。

暴曬5-7天,含水率可降至8%左右
因此,為了保證油茶籽和茶油的品質,在進行油茶籽貯藏保存過程中,應選擇合適的保存方法盡量縮短茶籽的貯藏時間。可以考慮采用剝殼真空貯藏的方式來貯藏,不僅貯藏效果好,而且由于油茶籽仁容積占油茶籽容積的45%~55%,去殼貯藏可以大大減少貯藏倉庫的容積。同時,控制好貯藏倉庫的溫度和濕度是延長保存時間,保持良好品質的重要條件。另外,在油茶籽貯藏入庫前,應充分曬干除水,維持合適的水分含量有利于茶籽和茶油的品質保證。